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文化 来源: 作者: 編輯:陌歸 更新日期:2017-6-12 阅读次数:1636
     

馬氏始祖世系表


   黃帝、炎帝是漢民族共同的血源始祖,而馬姓是黃帝直系嬴姓的後裔,馬姓與趙姓不可分割,馬姓是趙姓的分支。說起馬姓就得要先從趙姓說起。



     遠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黃帝有四位夫人,共有二十五子。得姓者有十四子,有姓十二個,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center][PIC][/PIC][/center]

    這十二姓實際上是有熊氏部落的分族,是姓為氏的支系的時代。對於誰是秦姓、趙姓、馬姓等姓的血緣祖先?主要有二派持不同的觀點,就是司馬遷等人的顓頊說和司馬貞等人的少昊說。認為是少昊的其理由是,黃帝與其正妃嫘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玄囂,玄囂亦名少昊,名摯,號青陽氏,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氏族東遷,他成為以鳳凰為圖騰的古代東夷部族首領,從而改稱金天氏,他是上古時五帝之一,其後為嬴姓、偃姓,秦姓、趙姓、馬姓是少昊帝的後裔。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中曰:“《左傳》郯國,少昊之後,而嬴姓蓋其族也,則秦、趙亦祖少昊氏。”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則說:“益,伯翳也,即秦、趙之祖。”他們認為少昊是秦、趙姓的血緣祖先。而馬姓是由趙姓分出來的,毫無疑問也是馬姓的血緣祖先。



    認為是顓頊的其理由是,黃帝與嫘祖的小兒子叫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子生顓頊,號高陽氏,他也是上古時五帝之一。歷史學家對上古時期的五帝有幾種說法,其中的三種說法都有顓頊,可見他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顓頊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陽東南),相傳顓頊的孫女是女修,女修生皋陶(偃姓),皋陶生大費(伯益,嬴姓)。但女修是男是女?是否有其人?其夫君是誰?至今也有人在推測。我國歷史學之父、大文豪司馬遷在他的《史記·趙世家》、《史記·秦本紀》中明確指出:“趙氏之先,與秦共祖。”“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



   司馬遷之後,歷史學界對秦姓、趙姓的血緣祖先是誰,從古至今都有嚴重的分歧,說法很多,還有的把神話與史實互相混雜。但主要是上述兩種觀點。然而最早卻是司馬遷下的定論。僅目前所見到的歷代漢族《馬氏宗譜》來看,卻都是奉顓頊為馬氏的血緣祖先,傾向於司馬遷的觀點。但是這兩派的共同點都歸結到伯益,都承認伯益是秦、趙的共同祖先。還有一說就是“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但此後歷朝歷代沒有了下文和記載。究竟少昊、顓頊,誰是秦氏、趙氏、馬氏的血緣祖先?有待於今後在考古發掘出土的銅銘器具、器皿、竹簡、石刻等文物上的文字中能找到準確的答案,經嚴格的考證後才能下結論。



    漢族馬氏是從趙氏中分出來的,這在《世本》(八種輯本)、《史記》、《姓譜》、《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辨證》、《古今萬姓統譜》、《姓氏尋源》等古籍文獻中都有明確的記載,而且趙奢還是趙國的王子,在這一點上,隋開皇二十年(600)鐫刻的《大隋故蕩邊將軍信州典簽馬君墓誌銘》中曰:“君諱穉,字老生,扶風郿邑人也。其先則趙靈王之子馬服君之後。”唐韓愈在唐貞元十九年(803)撰寫的《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中曰:“君諱某,字某。其先為嬴姓;當周之衰,處晉為趙氏;晉亡而趙氏為諸侯,其後益大,與齊、楚、韓、魏、燕為六國,俱稱王。其別子趙奢,當趙時,破秦軍閼與,有功,號馬服君,子孫由是以馬為氏”。就筆者目前所見到的馬氏家譜中,如山西柳林馬氏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續修的《西秦扶風馬氏宗譜》,江西樂平馬氏在民國續修的《扶風馬氏宗譜》中保存的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馬廷鸞撰寫的《序》等都有記載。所以,趙奢為趙武靈王其中一子是不容置疑的。



   南北朝王儉的《姓譜》,其離春秋戰國時期的時間也比較近,明確記載了馬氏的來歷,雲:“出自嬴姓,伯益之後,趙王子奢為惠文王將,有功賜爵為馬服君;奢生牧亦為趙將,子孫以馬服為氏,世居邯鄲。秦滅趙,牧子興徙咸陽,秦封武安侯,遂為扶風人。”唐林寶的《元和姓纂》中雲:“嬴姓,伯益之後。趙王子奢封馬服君,子孫氏焉。奢孫興,趙滅之徙咸陽。”歐陽修、宋祁等人撰寫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雲:“馬氏出自嬴姓,伯益之後。趙王子趙奢為惠文王將,封馬服君,生牧,亦為趙將,子孫因以為氏,世居邯鄲。秦滅趙,牧子興徙咸陽,秦封武安侯。”就是說趙奢另一個兒子叫趙牧,時任趙國的偏將軍,世居在邯鄲。漢族馬氏記載均是趙牧的後裔,那麼,趙括的後裔姓不姓馬呢?這是另一個要探討的話題了。



第三世,趙牧其中的一個兒子叫趙興,當時也任趙國的將軍,握有兵權,而且這一支力量很強大。與趙王室同宗共祖的秦王嬴政,早就有併吞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志,在秦國的迅速發展中,他文武並用,一方面派遣口若懸河、巧於謀略的官員攜金銀珠寶,收買各諸侯國權貴;另一方面派出大軍壓境,攻城掠地。西元前222年,秦滅趙國後,翌年掃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為管理疆土,充實關中一帶的經濟實力,削弱六國貴族的反叛勢力,秦始皇採取了如下措施:嚴令天下百姓,不得私藏武器,把六國兵器收繳後集中於咸陽全部銷毀,鑄造成鐘鐻、銅人;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馳道、定車軌;焚書坑儒;拆毀全國各險要地方的城堡、關塞、堤防等設施,使之無險可守,無塞可依,以防止六國舊部死灰復燃,危及社稷;把六國貴族大姓和豪富十二萬戶遷徙至京城咸陽,以便就近監控,以防止他們滋事反叛,這其中就有趙興這一支,這些都是史書上有記載的。秦始皇採取的這些措施,在當時功效顯著,對後世影響深遠。這時的趙興遠離故土,為了不忘伯父趙括“長平之戰”之恥,就以祖父趙奢的封號為姓,先姓“馬服”,後省“服”字,改為單姓馬。他們主要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一帶,後遷往各地的,特別是在咸陽的馬氏為大支。



    遷到秦都咸陽後,秦始皇為了安撫馬興,封馬興為武安侯(武安,趙地名,在今河北省武安縣南),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又載,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怨,皆坑之。”秦始皇出生在邯鄲確鑿無疑。至今,邯鄲民間仍然流傳著有關秦始皇出生和血緣的豐富傳說。秦始皇的祖先非子,是由造父撫養長大的。非子因感激造父,讓子孫都姓趙。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是秦國人,母親趙姬則是趙國邯鄲人,長平大戰前,異人作為秦國人質居住在邯鄲,母親趙姬則住在位於邯鄲大北城的娘家,秦始皇名叫嬴政,也叫趙政,他出生前幾個月,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40萬趙卒,因此,整個邯鄲城都籠罩在一片哀痛悲憤之中,趙國人對秦國人充滿了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這時的異人處境相當危險,嫁的姑娘是不能在娘家生子的,趙家只好把趙姬安排在附近鄰居或親友家中秘密生下了秦始皇。所以秦始皇與趙、馬二姓演繹了煎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今天有一些研究邯鄲歷史文化的學者推測,趙姬極有可能是趙奢的孫女,至少也是與趙奢關係密切的近親本家,理由是秦始皇出生後並沒有姓嬴,而姓了他母親家的趙姓,這種做法既是出於為秦始皇母子安全考慮,也有秦始皇確實出生在趙家的因素。秦始皇對於趙、馬兩姓多多少少還是講究些血緣關係,總不致於斬草除根。但也確確實實在遷至咸陽的六國十二萬戶富豪貴族中,秦始皇對趙興是很好的。另一方面,秦始皇出生時,雖然趙奢已經去世,趙括在“長平之戰”兵敗戰死,但趙母畢竟是邯鄲的“豪家女”,加上趙奢生前深得軍心民心,很多人與趙奢關係密切,這一切,使趙家能為保護秦始皇母子提供種種有利條件。

    推測歸推測,秦始皇與趙奢家族是否有血緣關係?有待於在今後考古中能發現一些珍貴的資料,進行考證證實。但秦始皇是在邯鄲出生的,這一點卻是肯定的。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燕趙大地上,在那些奮力抵抗強大秦國的勇士們中間,曾經有馬姓先祖的身影。此外,也不排除有直接改姓馬的趙奢子孫。後來的各種姓氏書如《通典氏族略》、《元和姓纂》等,都認為馬姓是“以邑為姓”。可想而知,因一次兵敗而拒絕姓趙,改用曾給族人帶來榮譽的封號為姓,就充分證實了趙奢家族是一個多麼不屈而富有血性的家族。





    馬氏改姓祖馬興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馬珪、馬琛、馬嵩。秦朝統治的時間很短,只有15年,隨著劉邦奪得天下,此時的馬興或有的族人,於是遷回了故里邯鄲馬服山。馬興這支馬姓在西漢時已發展為大姓,到了東漢更加顯貴。



   第四世,長子馬珪,次子馬琛,第三子馬嵩,古籍文獻中均沒有記載他們擔任過什麼官職。其中第三子馬嵩,他有一子馬述。

    第五世,馬述,字貞惠。馬嵩之子。在西漢時任太子大夫,封為平通侯;馬述有一子馬權。

    第六世,馬權,馬述之子。西漢時任寧東將軍;馬權有三子,馬何羅、馬通、馬倫。

    第七世,長子馬何羅,漢武帝時任侍中僕射;次子馬通,字達,任黃門郎、侍中,封為重合侯(重合縣,屬勃海郡,故城在今滄州樂陵縣東);第三子馬倫,《前漢書》稱其為馬安成,是否是同一人,有待考證,史書上也未記載他擔任過何官職。但正史中均記載了馬何羅兄弟三人都是奉祿二千石的高官。

    從漢高祖劉邦時起,劉邦採納了大臣們的意見,仿效秦始皇,也多次遷徙了“郡國豪強”、韓、趙、魏、燕、齊、楚等六國貴族大姓、官僚強宗豪族於關中地區。僅漢武帝在世時,他就建造了茂陵,其規制在漢歷代皇帝中最大。主父堰曾上言漢武帝曰:“茂陵初立,天下豪傑兼併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此策為漢武帝所採納。茂陵故址在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陵邑始建於建元二年(前139),漢武帝曾三次往這裏徙民,因此漢末茂陵人口亦為諸陵縣之冠,人口超過了首都長安,扶風在秦朝時就為三十六郡之一,所轄範圍比較廣,東至咸陽,西至寶雞。當時扶風一帶繁華甲天下,具有天府之國之稱。《後漢書·馬援傳》中曰:“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馬氏家族就是在這一時期,以奉祿二千石的身份,並作為被遷徙的主要對象之一。馬氏家族由已被封為重合侯,官任侍中的馬通率領,從邯鄲馬服山遷往扶風茂陵,《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曰:“坐何羅反,徙扶風茂陵成歡裏”。故《漢書·地理志》中說:“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貲、富人及豪傑並兼之家於諸陵,蓋亦以強幹弱支,非獨為奉山園也”。據考證,扶風茂陵成歡裏就是今陝西省西安市揚淩高新技術開發區境內的畢公村,畢公村原名馬服村,民國初才改為今名,原屬扶風縣管轄,附近有一茂陵山,這一地區當是馬氏家族從邯鄲遷居此處無疑。從此,扶風茂陵(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並成為馬氏的郡望和發詳地。也造成了馬氏發詳地與姓氏發源地的不一致。馬權的次子馬通有一子,馬賓。

    第八世,馬賓,任議郎,漢元帝時以郎官為持節使,號稱使君(繡衣使者);他有三子馬慶、馬昌、馬襄。因“馬何羅事件”影響到馬通的兒子、孫子,所以,馬家的地位就不那麼顯貴了,官位就一直不顯達,但畢竟都在朝廷中做官。

    第九世,馬昌有一子馬仲。

    第十世,馬仲,西漢時任玄武司馬,在軍中管理軍政,守衛皇宮玄武門。馬仲有四子,馬況、馬餘、馬員、馬援。

   第十一世,至新莽之世,馬家東山再起,馬況四兄弟,因精明幹練,才華出眾,且出於世宦之家,均被王莽授以奉祿二千石的高官。馬況,西漢末年任河南太守,封為窮虜侯。馬餘,字聖卿,西漢末年任中壘校尉、揚州牧,封為致符子。馬員,西漢末年任增山連率,連率,為官名,意為太守。王莽法規定,出任郡守的長官,封爵為“公”者稱“牧”,“侯”者稱“率正”,“伯”者稱“連率”,沒有爵號者稱“尹”,馬員當時為伯爵,任上郡太守,後又封為中水侯。馬援,王莽時任新城大尹,東漢時任隴西太守、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他一生戎馬倥傯,功勳卓著,為東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後馬氏在扶風一帶發展壯大,馬援兄弟四人聲名顯赫,馬援的小女兒為漢明帝的皇后,名門望族加外戚之家,還有馬融為當時朝廷重視儒家學說的大儒,這就更加使馬氏人口迅速發展,進而歷朝歷代馬氏從扶風遷徙至全國各地,堂號因而為“扶風堂”,又因馬援曾在南方征戰中“立銅柱為漢界”,以此顯示漢朝的威德,馬氏宗族又有“銅柱堂”之堂號。所以,“扶風堂”、“銅柱堂”就成為了今天漢族馬氏使用最廣泛的堂號。




   附: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恒—→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趙姓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本表根據《史記》、《趙國史稿》、《趙氏宗譜·上古源流暨世系圖引》等編制)

    馬氏始祖世系表(扶風馬援體系,至第十三世)

    第一世趙奢,封馬服君,世居河北邯鄲,有二子趙括、趙牧。

    第二世趙括,趙國將軍;趙牧,趙國偏將軍,一子趙興(馬興)。

    第三世馬興,改姓祖,秦封武安侯,徙居陝西咸陽,有三子馬珪、馬琛、馬嵩。

    第四世馬珪;馬琛;馬嵩,有一子馬述。

    第五世馬述,漢太中大夫,封平通侯,有一子馬權。

    第六世馬權,漢寧東將軍,有三子馬何羅、馬通、馬倫。

    第七世馬何羅,漢侍中僕射;馬通,漢侍中,封重合侯,徙居陝西扶風茂陵成歡裏,有一子馬賓;馬倫。

    第八世馬賓,漢議郎,繡衣使者,有三子馬慶、馬昌、馬襄。

    第九世馬慶;馬昌,有一子馬仲;馬襄。

    第十世馬仲,漢玄武司馬,有四子馬況、馬餘、馬員、馬援。

    第十一世馬況,漢河南太守,封窮虜侯。馬餘,漢中壘校尉、揚州牧,封致符子,有二子馬嚴、馬敦。馬員,漢上郡太守,封中水侯。馬援,漢隴西太守,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有四子馬廖、馬防、馬光、馬客卿。

    第十二世馬嚴,漢將作大匠,有七子馬固、馬伉、馬歆、馬鱄、馬融、馬留、馬續。馬敦,漢虎賁中郎將。馬廖,漢衛尉,封順陽侯,有二子馬豫、馬遵。馬防,漢光祿卿,車騎將軍,封潁陽侯,有一子馬钜。馬光,漢太僕,封許侯,有二子馬康、馬朗。馬客卿。




  第十三世馬固;馬伉;馬歆;馬鱄,漢郎官,即墨令;馬融,經學家,南郡太守,宋封扶風伯;馬留;馬續,漢度遼將軍。馬豫,漢步兵校尉;馬遵,封程鄉侯。馬钜,漢長水校尉。馬康,漢侍中;馬郎,封合鄉侯。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