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当代精英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2-8-26 阅读次数:2165


識途老馬讓子彈再飛揚


清華校友網  發佈日期:2012-08-23


萬伯翱


     去年11月份在北京飯店舉行全國第八屆作家代表大會時,我碰見了被眾多作家簇擁著的身體硬朗的九十七歲四川老作家馬識途,他是我們這次參會作家中最年長的。我忙跑過去致禮,還怕他聽不清楚,又俯耳上去大聲介紹了一句,他臉露驚喜,川音頗重地答道;“是啊!認得認得!許久沒得見了,我們是老朋友了呀……”

    識途老是位開國後很特殊的大作家,生於四川窮僻之鄉,少年負笈出山來,尋求革命真理,遊學京津滬後,又考入“中央大學”,期以報國。他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歷任鄂西特委書記、川特委書記,是位“三八式”老共產黨員。而且他學歷甚高,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專攻文學,師從大師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是位科班出身的老幹部和作家。解放後為恢復大西南的建設,又曾任省建設廳長,也任過中共中央西南局長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等要職。不管幹哪行他都行,且從來未停止過文學創作活動。他妙筆擅長:小說、紀實文學、散文、雜文、詩詞等一系列文學創作形式,亦是無所不精,真乃巴蜀政壇、文壇奇人奇才。有媒體稱:“老馬是巴蜀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當代作家……”

    2010年,姜文、葛優這些我國影壇傳奇男星,再加上華語頂級國際巨星周潤發等再現輝煌又創下顯赫票房達6個億人民幣紀錄的《讓子彈飛》,就是選自改編識途馬老的《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呀!真是“百年鐵枝綻新梅,寒花幽香傳海外”。更使蜀人自豪的是,姜文導演專門製作了“川語版”,蜀人蜀地蜀語更添佳話,當然又創下巴蜀票房新高了。

    3月初蜀地新柳如煙,迎春花含苞待放,油菜已呈現金黃一片開始進入盛花期了。我應邀參加《雷鋒》長篇小說首發式(黃亞洲著,在下寫序),趁未開會前我下機直奔成都市指揮街馬府拜訪。上個世紀80年代落實政策的一套房子,當時尚屬不錯,如今顯得暗淡少些陽光,沒有大廳,房間小而又到處是書略顯擁擠了。據說馬老今年已極少見客,只是他和萬家還有點特殊的淵源,才樂意雅聚家中敘敍家常。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他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家父萬里首任共和國城建部長,他到北京我們萬家小四合院拜訪過,時間已過去半個多世紀,馬老卻還“識途”——“北京市東城區演樂胡同39號”。這是他這次見我如故,一口氣說出了這個老北京門牌號,我說你真是父親的老戰友老朋友啊,他卻十分謙虛地忙糾正說:“不!不!萬里同志是我的老上級老領導!”實際上家父十分敬重這位作家和廳長的雙料老友,我和弟弟都記得當年他給父親送來或寄來的簽贈作品,而且父親結束了一天緊張工作後,床頭“秉燭”就讀他優美的文學作品。

    這次他又親筆簽名贈給父親和我新出的幾卷文集和最新的散文作品,還拿出他的書法作品相贈。他的隸書很有自己的風格。他告訴我:不到十歲,他父母就令他苦練狼毫丹青,與筆墨已結下了近百年不解之緣。他終成書法行家裏手,已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和出版了書法集,所得潤格全部資助貧困學生。2004年我在成都簽售在下新書《四十春秋》已得他工架穩重蒼勁有力李守常先烈名句相贈:“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這次又不讓我空手,忙從書房取出四尺素宣相贈:“子規夜半還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署名:98翁馬識途。我已托人到“榮寶齋”裝裱好,定懸掛高堂時常拜讀。

    1941年,湖北國民黨反動派將其愛妻殺害,嬌女也丟失(1960年才找到),“文革”中因是“走資派”又是“反動作家”,幾尺高的竹帽用帶刺鐵絲串起,強戴到頭上刹時鮮血湧出。造反派毫無人性,不給就醫,還硬押著入牢。他不但頂過來,活下去,而且如今又近百歲大壽。問他長壽秘訣在哪里?他笑著回答:“舉得起,放得下,清心寡欲,高度樂觀!”現在他每天仍堅持寫書習字、散步,說著應我邀請他還蹬上了陽臺上健身車蹬練起來,他說每天至少蹬它一百多圈,一般二百多圈,過去多則三百多圈。他真是一棵遒勁奇特的不老松,風霜後更見其高風亮節!真是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看到他客廳牆上,有朋友們雅聚後留在他書法作品上的落款都是當代大家親筆簽名。那是1983年春,巴金回川,張秀熟(當時88歲,早年任過省委書記)、巴金(78歲)、艾蕪(78歲)、沙汀(78歲),五老相聚。如今四老都先後西去不歸,只有當時68歲的馬識途健在,還是用這位現還任中華詩詞協會副會長去年親筆寫給姜文的七律來結束這篇小文吧:

子彈飛來呈異彩,

街頭巷尾說姜文。

芙蓉鎮裏顯頭角,

紐約劇裏鑄鐵魂。

連袂明星添大氣。

多嬌麗娘挹清芬。

層樓更上謀新片,

藝苑何人不識君!

                                                                                    轉自《新民晚報》2012年6月11日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